2016年12月10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暨第二届“奇璞奖”颁奖典礼,大会旨在展示和表彰中国健康产业的“奇璞”——深具社会和经济意义的创新项目。这是我国健康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盛会,创新者、专家学者、行业领袖、政府官员、社会组织领袖和媒体人将聚集一堂,交流探讨健康行业的创新模式和发展前景。会上将会公布八个健康领域的“奇璞奖”获得者:医院、医生与基层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健康产业发展、卫生政策和公益,以及特别奖。
经过60余天(截至9月30日)的报名阶段,一大批健康医疗产业的企业、机构、组织、团队或个人,通过自行申报或推荐申报,向奇璞(CHIP)组委会提交参选的项目资料。最终,共有147个创新项目,通过了初步审核,进入第二届“奇璞奖”入围名单。其中有个别的机构同时有一个以上的项目入围。
让我们通过梳理这147个入围项目,从这些项目的领域、性质、层级和来源中,或许我们能解读出更多有关我国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趋势。
注:在截止日期前成功提交符合评奖标准PPT的项目方可进入入围名单。项目入围后,将评选产生奇璞提名奖,八个类别每类至多四个项目获得提名奖,于十一月初发布。最后将由专家投票产生奇璞奖,八个类别每类一个项目获得奇璞奖,于12月10日在奇璞峰会上揭晓。项目入围后的参赛类别可能会根据内容微调,最终决定权和解释权归奇璞执委会所有。
医疗创新聚焦信息产业、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
从本轮初选入围的名单来看,这两年来整个社会对于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创业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医健创新项目。医疗信息领域的创新项目数量最多,一方面反映了这个领域的创新活跃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信息领域创新的门槛较低。相反,药品领域的创新门槛高,从项目数量上也反映出了。我们将医院、医生和基础医疗创新项目放在一起,可以看到医疗服务领域的创新项目的数量仅次于医疗信息。我国医疗器械包含体外诊断(IVD)领域内的创新也非常活跃,数量上居于今年入选项目的第三位。
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是医疗创新的核心力量
由于健康产业的创新相比其他领域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故而本轮入围的147个创新项目也相对集中在技术和资金较强的地区,其中上海和北京优势明显,上海更是入围59个项目领跑全国,占了40%的比重。由于主办方位于上海,奇璞奖在上海的影响最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项目的数量。广东和浙江这两个沿海发达省的创新项目紧追上海和北京之后,分别占了12%和10%的比重。本土非公立企业创新力量占据优势地位
此次入围名单147个项目中中,本土项目占94%,而外资项目只有9家跨国公司。在所有创新项目中,非公立机构高达79%,有116个项目。随着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政策的号召,此番入围的项目中企业项目是主力军,占74%;医疗机构的创新项目占15%,政府与非营利项目占了11%。
基层医疗的创新蓬勃发展
今年入围的29个医疗服务创新项目中,包括二级和以下基层医疗的项目占了一半,略多于三级医疗机构的项目。这说明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基层医疗发挥的作用正在增加,他们的创新活动也越来越活跃。医生集团也是这几年的新生事物,今年有三个创新项目。公立医疗机构的创新占了29个项目的三分之二(20个)。上海、北京、浙江和广东仍然是创新项目最多的地区,分别占到29个项目的38%,20%,14%和7%。
跨国药品企业的创新形式多样
在药品创新的14个项目中,来自跨国药企的创新项目占了9项,而且创新的形式多样,有企业内部的创新项目,也有与医疗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联合的创新,例如阿斯利康的3D创新战略,即与Device(器械)、Digital(数据)、和Diagnosis(诊断)企业之间组成联合创新。在药品创新项目中,既有精准医疗的创新,也有中药的创新项目。来自上海的药品创新项目占了占了大多数,接近四分之三。这与大量跨国药企的总部设在上海有一定关系。5个本土药品创新项目中,只有一个来自国有企业,其余全是民营企业的。
医疗器械创新项目全部来自本土民营企业
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IVD)是非常活跃的创新领域,也是投资非常看好的领域。今年入围的27个项目中,体外诊断项目有8个。入围的27个项目全部来自本土的民营企业,其中上海和北京占了62%。
群雄逐鹿,谁主沉浮?一场健康产业领域的创新大比武即将来临,谁才是各自细分领域的“奇璞”,让我们共同期待12月10日的2016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暨第二届奇璞奖颁奖典礼,为我们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