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论坛
基层医疗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发布于:2016/8/9 来源:健康界 阅读:819

       2016年8月6日,第五届基层卫生大会在上海开幕。基层医疗卫生取得了多少效果?现在还有哪些挑战?未来向着什么方向发展?这些问题,或许都能在本次大会上找到答案。

基本实现每万人拥有一名全科医生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副司长诸宏明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央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达到280.7亿元;截止2015年底,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1万个,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93.6%,绝大多数城乡居民能够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
       人才是基层卫生发展的重要方面,诸宏明称,十二五期间,为了培养基层人才,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达到10亿元,基本实现了每万人有1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同时,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分别增加25.5%、8.3%、12.6%,村卫生室中具有职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占比由14.1%增长到21.6%。
       此外,十二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增长20.8%,入院人数增长144万人次。

改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 实现同质化
       虽然基层卫生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平均每年仅增加2.9%和4.9%。2015年,乡镇卫生院人均住院费用1487元,约为二级医院的四分之一,三级医院的九分之一。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指出,要想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发挥基层卫生机构的作用,就必须实现同质化医疗服务。郭燕红说:“城乡医疗的差距不仅在于医护人员能力的差距,还有医疗质量的差距。只有实现同质化,才能让患者安心在社区接受服务。”
       实现城乡同质化,改善基础卫生设施是关键。诸宏明介绍,“十三五”期间,政府将继续支持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空白点,帮助基层卫生机构更新设备: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三大件、为村卫生室配备健康一体机等。

加强基层人才建设 改变基层考核体系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水平的提升也是实现医疗同质化的关键。过去几年的基层卫生虽然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才建设仍是医疗服务的薄弱环节。
      据诸宏明介绍,未来基层卫生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素质,优化基层卫生人员结构。未来几年,全科医生、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将成为基层人才培养的重点。其中,乡村全科职业助力医师试点项目已经启动。
      与此同时,基层卫生人员的职称评价体系也将发生改变。根据基层卫生工作的特点,未来将着重以临床技能和诊治效果作为基层卫生人员的评价标准,对外语论文计算机等不做硬性要求。诸宏明介绍称,希望每一个乡镇卫生院都能拥有一名高级职称医生,从而让百姓充分信任基层卫生人员。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调动基层服务积极性
       在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水平的同时,如何让医务工作者稳定在基层卫生机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郭燕红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刚性的政策,还需要柔性的考量。
       诸宏明在发言中表示,为了激发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活力,基层卫生的绩效评价体系将进行调整,如落实多渠道补偿机制、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绩效工资制度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绩效工资方面,未来将通过提高绩效工资封顶线、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签约服务费不纳入绩效工资等手段,完善工资制度。
       根据郭燕红的介绍,为吸引卫生工作人员和家庭医生到基层工作,上海、深圳等地区都提供了吸引力十足的补偿机制,此外还为基层卫生人员的晋升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平台,解除其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