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6日,全球迎来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几乎从两年前开始,里约奥运会的筹备就频被吐槽。这个奥运会开幕在即而场馆尚未完全建好的国家,其医疗整体状况到底如何?
理想很丰满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巴西就开始了医疗改革。
过去多年,巴西民众的贫富差距很大。在医改之前,医保只有富人能享受到。新华网的一篇报道中提及,1988年,巴西颁布新宪法,决定建立“统一医疗体系”,实行以全民免费医疗为主、个人医疗保险为辅的医疗制度。
新宪法规定,健康是所有公民的权利和国家的责任,不论种族、宗教信仰和社会经济状况如何,每一个巴西公民都有权利得到政府各级医疗机构的免费治疗。
新华网的报道中还解释,“统一医疗体系”是由全国所有的公立卫生站、医院、大学医院、实验室、制药厂、血库、医疗科研机构,以及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聘用的私立医疗机构组成,由卫生部、州卫生厅和市卫生局统一领导。
巴西政府201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2.02亿人口中,3/4在依靠巴西的统一医疗服务,余下的25%则选择私人医疗保险。在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方面,巴西走在了世界前列。
不仅如此,其“统一医疗体系”的核心——分区分级,与我国现在大力推行的“分级诊疗”理念大同小异。在巴西,居民必须先在社区卫生站看病(挂号、检查、手术等全免费),若有需要,再根据病情分级转向设备和医生水平较高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为了加强“统一医疗体系”的管理,巴西卫生部1999年开始引进信息技术,建立市、地区、州和联邦四级计算机网络。患者原来的纸质医疗卡改换成名为“全国医疗卡”的磁卡。
通过这套系统,卫生主管部门可以准确了解各地和各医院接诊的病人数量、药品的使用和需求、每个医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量,以便更合理地分配资金、采购药品和培训医务人员。
旨在解决医生短缺的问题,巴西政府还引进Mais Medicos(更多医生)项目,鼓励国内外医生到巴西偏远贫困缺乏医生的地方去工作。同样,政府也鼓励创新,尽管资源有限,有些州的医院仍然开展了成功的创新活动。
除了投入人力、物力,2013年,巴西政府还宣布一项新的激励措施:投入41亿美元(相当于每年医疗预算的10%)让私营公司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一起研发新的药物和设备。紧接着,2015年,巴西政府通过一项法律:允许外国企业对巴西医院进行投资。
巴西也十分重视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为降低发病率、提高人口的健康素质,巴西卫生部制定了1岁至10岁儿童、11岁至19岁青少年、20岁以上成年人和60岁以上老年人需要打预防针的种类、剂量的日程表,每个卫生站都设有打预防针的人员。
现实很骨感
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不断完善,“统一医疗体系”帮助到越来越多的巴西民众,甚至还被国际知名期刊《经济学人》和《柳叶刀》相继报道。然而,这套体系实施起来却遇到困难。
据了解,“统一医疗体系”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大部分住院服务是由私立医院提供,大部分门诊服务则来自公立医院。整个公立医疗体系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联邦政府,一部分来自于州政府,很少州有能力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另外,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富人可以选择私人医疗保险,而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的穷人却很难获得医疗保障,一旦生病,要么自掏腰包,要么在医院急救室里苦苦等待。
《柳叶刀》曾刊登的巴西医疗体系报告指出:与实际花费在药品上的金额相比,实际产生的价值很低。因为在巴西国内,很多人为了获取本不该被“统一医疗体系”覆盖的昂贵治疗,抓住宪法规定中的不明确之处,利用法庭强制判决,为“统一医疗体系”平添了巨额开支。
2014年,巴西联邦医疗委员会(Federal Medical Council)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3%的受访者认为巴西的医疗服务在中等及以下,80%的受访者对“统一医疗体系”不满意。最主要的不满因素是,就医等待时间过长和复诊治疗可及性较低,像透析等治疗方式并不普及。
当然,世上本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正如新华网的报道中所言,“统一医疗体系”覆盖了巴西90%的人口,加上私人医疗保险的补充,巴西人能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尽管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该体系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控制各种传染病和流行病,特别是艾滋病的蔓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