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论坛
医疗信息开放:从非结构化数据做起
发布于:2016/3/16 来源:健康界 阅读:1050

        3月12日-13日,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OMAHA)技术工作组专家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各专家围绕HIT在数据、术语、文档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医健行业政产学研对医疗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共性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讨论,并对可操作的数据开放共享的应用场景以及标准的协作机制和工作方式进行了探讨。

(OMAHA发起人郑杰介绍研讨会的情况)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人口与健康信息领域负责人任冠华的演讲题目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他介绍了健康信息标准化的国际和国内现状,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

       任冠华提出了五个问题。一、OMAHA标准是直接借用还是独立研制?二、标准制修订机制是借鉴政府标准的三稿两审还是试行发布+验证?三、术语和数据标准内容的动态维护是否采取维基百科+注册审核模式?四、标准服务是面向社会还是OMAHA会员?五、如何与其他组织建立联络和合作关系?

(W3C北航总部经理李安琪介绍W3C的相关情况)

       W3C北航总部经理李安琪分享了W3C的标准体系和工作机制,其标准立项、小组决议的做法,标准工作组织架构的设置、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标准推广与开发者的关系等对OMAHA今后工作的开展均有借鉴价值。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周长青介绍了医疗术语标准化的研究,台湾电子健康学会秘书长饶孝先对台湾地区推动电子病历与标准制定的经验进行了分享。

       在“政产学研对标准建立的共性需求”的讨论中,卫宁健康副总裁徐春华指出,医疗信息标准化的真实需求分为三个方面:政府管理、医疗临床和社会服务形态,OMAHA作为民间组织最有可能切入的应该是社会服务形态。

       徐春华说:“作为一个普通人,可能不关心技术、标准层面的东西,而是关心自己手里是否有一份完整的病历资料,对自己看病有参考价值。”他认为,OMAHA不应该太深入临床诊疗的标准,真正要解决的是社会需求。做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公司对患者数据非常关注,最有可能通过市场化的行为达成共识,OMAHA也最有可能得到其支持。

(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丁宝芬介绍基于语义的电子病历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丁宝芬从临床需求的角度介绍了“基于语义的电子病历探索”,她指出,在语义电子病历研发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语义技术本身还在发展中,有待完善;医学领域还存在着大量未知的原理和相互关系;医疗卫生中文语义标识的规范有待建立完善;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中文医学本体映射的基本工具——基于语义的搜索引擎;中国缺乏语义技术研究人才,尤其缺乏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所长金心宇介绍了“基于OpenEHR标准的个人应用系统设计与探索研发”,他认为,OpenEHR的优势在于:模型开发人员不需要关心数据的处理、系统的设计,系统开发人员不需要关心临床知识,可各司其职,提升效率;支持便携式查询,即基于内容模型的查询,而不是传统的基于物理数据库的查询。

(HL7中国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李敬东介绍了HL7的相关情况)

       HL7中国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李敬东对HL7进行了介绍。HL7标准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有:每个标准都有特定的应用场景;标准永远滞后于实践,需要不断修正和更新;标准通畅是通用和宽泛的,需要进行本地化和调优;成功的标准应用取决于对标准的正确理解、适当的本地化和基于应用要求对其所做的进一步调优。这对OMAHA标准制定工作同样有参考意义。

       SNOMED CT是本次研讨会的热点议题,各方专家围绕SNOMED在中国的需求、费用、知识产权以及是否适应当前OMAHA组织的目标展开了激烈讨论。专家认为SNOMED或者类SNOMED标准应当是整个行业的真实需求,OMAHA可以从学术角度去尝试探索SNOMED。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宁义提出:OMAHA要根据自身实际,把握好目标和任务边界,避免执行中的随意扩大与偏离。这一中肯的表述,也使OMAHA的路线图更加明确,先从非结构化的数据开放着手,整合联盟资源,逐步推进结构化数据的开放。

       来自国际标准联盟组织、医院、企业、媒体以及OMAHA秘书处和技术工作组近30人参与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