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看病
仅11%老人知道社区能陪同看病
调查组发现,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率、使用率和需求率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除了小时工的知晓率为67.5%外,老人对精神慰藉、医疗服务、老年教育等19项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率均未超过50%,其中陪同看病的知晓率仅为11%。
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当前老年人使用率较高的前五项服务项目依次为:家电维修服务、小时工、管道疏通、水电安装检修和组织观光旅游。需求率和使用率之间差距较大的前五项为上门看病、托老所、上门诊疗、管道疏通服务、室内保洁服务。这些差距的产生,反映出老年人购买力不足,意愿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也说明这类服务水平发展较低,尚不能提供老年人所需服务。
另外,调研发现,在老年人当前需求较为强烈的就餐、家庭日常照料(家政)以及医疗护理三类服务中,医疗护理的发展最不成熟。当前,大部分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只能进行诸如测量血压等极简单的操作,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虽然有些街道能够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医疗资源,采用街道补贴和老年人付费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医疗机构医生上门服务的问题,但对于大部分社区而言,要提供老年人所需的医疗护理,仍面临很大制约。
养老·就餐
488家饭馆仅3家有老年套餐
课题组对石景山、朝阳、东城等5个区的老人发放问卷,对社区老年人用餐特征和老年餐需求进行分析,样本量1000个。数据调查显示,91.5%的老人平时自己或老伴做饭,5.2%的老人由子女做饭,家中不做饭的比例仅为0.5%。而被访者中,有58%的老年人愿意使用社区老年餐,价格在20元以内,午餐最为需要。愿意支付20元以上一份的老年餐的接受率非常低,只有3.9%。 “说明价格实惠的社区老年餐的需求非常巨大。”
养老·数说
98%有养老金,其中39.3%夫妇两人养老金月收入在6000元至7999元。
74.1%患有慢性病,其中45.3%有视力问题。
2/5老年人感觉看病不方便,其中31.6%认为就诊不方便。
43.7%每年体检一次,其中1/3自己掏钱体检。
71%会为自己或配偶购买保健品,其中50%年均花费5000元以上。
66.9%有闲置资金,其中9成选择储蓄,26%购买理财。
81.8%拥有自己产权房屋,其中73.8%有一套房产。
46.2%有过外出旅游经历,其中37.9%每年旅游一次。
67.1%平时常去室外空地。
(来自: 北京晚报 )
市国资委
存量物业用于养老将多元化经营
在摸清市属国企存量物业资源的基础上,市国资委将指导有意向的国企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利用疏解腾退的房屋土地资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据了解,部分未曾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的市属国企也有发展养老产业的意愿。市国资委将为这些企业搭建平台,通过开展企业联盟、养老论坛等方式,为市属企业提供合作机会。
市规划国土委
企业闲置房用于养老可享地价优惠
针对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规划国土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据了解,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
此外,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
市住建委
城六区年底前将完成试点小区电梯加装
老旧小区住宅楼房无障碍设施改造,是居家养老服务重要的硬件保障。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城六区计划于9月底前确定符合改造条件的试点项目,年底前完成试点项目增设电梯改造。
此外,市住建委还将推动符合廉租条件的老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其他老龄家庭申请保障房平均轮候时间缩短1年左右。同时支持老年人同成年子女就近居住,今年在大兴高米店等3个公租房项目试点“老年家庭与子女家庭就近选房”,为居民养老提供支持。
拟试点长期照护社会险
去年下半年起,本市开始对失能老人进行全面筛查,筛查在今年下半年结束。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说,本市将以筛查数据为基础,建立起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补贴制度,并选取试点区建立长期的照护保险制度。
适老化改造
李红兵表示,本市将着力提升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建设,同时盘活存量,“力争未来三到五年,将养老机构入住率从现有的50%提升30个百分点”。
本市还将对正在运行的托老所、日间照料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的服务状况进行摸底评估,投入引导资金支持其发展。 “重点将放在提高养老机构的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两方面。”李红兵表示。
此外,本市将加强新建住宅适老化设计,实施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计划,出台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对社区和居家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今年,本市对5000户老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明年将继续安排资金,对托底保障、困境保障和重点保障的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另据李红兵介绍,本市照料中心和服务驿站的服务方向,已越来越聚焦于失能、失智、失独老人。本市将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支持各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在居家养老方面开展试点工作。例如,在城六区养老照料中心或养老服务驿站根据需求配置爬楼机,为老旧小区中上下楼困难的老、残人士提供助行服务。
拟试点养老护理师制度
本市还将积极引导居家养老产业发展,培育优秀品牌。李红兵介绍,明年市财政将继续支持新设立的养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并考虑支持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的初期运营发展。在安排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资金的同时,还打算安排居家养老服务优秀品牌单位奖励扶持资金,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向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目前全市有300多万名老人,但养老服务人才紧缺。李红兵表示,本市将进一步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实行养老护理员全市统一管理,为养老护理员提供从初级护理员到高级护理师的职业晋升渠道。 “明年打算安排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和养老护理改革试点经费,计划在海淀区开展试点。”
李红兵还表示,根据国家有关意见,本市考虑支持鼓励基层老年协会和其他有老年人参与的社会组织的发展,带动他们在为老服务方面发挥作用。
(来自:北京日报、京华时报)
家住鼓楼区中央门街道工人新村社区的姚惠英家庭是这项民心工程的受益人。上个月,老人家卫生间和卧室均安装了安全扶手和防护地垫,卫生间安装了“一键呼叫”的报警器,厨房还增加了烟感报警装置,家庭安全系数提升,老人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老母亲86岁了,起床、行动都需要协助。没有安装这些扶手时,怕摔倒,她也不愿意动,我们年纪大也扶不动她。现在,家里安装了可供老人扶持行走的设施,老伴可以扶着在家里活动了,上厕所我们也不用再担心他可能会滑到。”今年快60岁的姚惠英乐呵呵地说。
朗诗常青藤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亮说,姚惠英家庭的“适老化”改造的费用约3000元,其它用于工人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小区便民广场的改造,比如广场增加遮阳棚,老人下雨等特殊天气也可活动;部分小区出入口,改成坡道,方便轮椅出入;居家养老服务点老人活动室墙角的桌面软包等方面,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据悉,此前南京市个别社区进行过零星的“适老化”改造,多由企业和老人负责改造费用,鼓楼区政府出资,在全街道推出这个项目,在全市各区还是第一次。
(来自:南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