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论坛
加了4项,基本公卫服务增量提质
发布于:2016/6/29 来源:健康报新闻频道 阅读:1000

6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明确2016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至45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及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签约服务,并适当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人数。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相关负责人向小新君表示,我国从2009年开始向全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一开始的人均15元财政投入到今年的45元,每年经费增长的同时服务内容也不断细化。当前服务内容共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等12个类别,涉及46个具体项目和内容,比原来的12类别42项新增4项,基本涵盖了生老病死的全过程。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也从最开始关注服务内容的增长到如今关注服务质量的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进入增量提质的阶段。”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在新增经费的同时并没有增加新的服务类别,而是强化对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要求。根据通知要求,今年全国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要保持在8500万人以上、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要达到3100万人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管理人数达到450万人以上,分别比去年增加500万人、100万人、50万人。

 该通知也要求,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分类管理,对针对居民个体开展的服务项目,采取由家庭医生或以其为核心的团队与服务对象进行签约的方式开展,要将服务对象中的贫困人口作为重点签约对象。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制订本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签约服务实施方案,明确签约对象、签约服务的内容、签约及服务的流程、签约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加强工作协调,注重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内容与其他医疗服务内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其他居民个性化服务内容衔接整合,调动居民签约的积极性。这位负责人说,通知没有对签约数量做出具体要求,目的是为了保证签约效果,防止弄虚作假情况发生。当前,国内绝大部分地方都已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工作安排,今年将以签约服务为重点,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开展一次系统培训。

 在村医获得补助上,通知要求,合理确定乡村两级任务分工,加大对村医支持力度,使其承担40%左右的任务,并给与相应补助。各地要根据本地项目内容和任务量,合理测算各项服务补助或支付标准(或采取当量法),按照购买服务机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其他承担服务的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资金,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得简单的按照机构人员和支出水平核拨资金。在核定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绩效评价补助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经常性支出。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除了要求县(区)级每年要对辖区内所有承担项目任务的机构开展一次综合考核外,今年中央也将继续开展对省一级的考核,并要求省、市两级卫生计生和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县(区)级的考核力度,考核内容包括项目组织管理情况以及资金的保障、管理和使用情况、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等,实行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