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团雾霾再次笼罩华北。
面对频繁造访的雾霾天气,政府正想方设法治理,尽量减少对公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与此同时,医学领域的相关机构和专家亦对此密切关注——2015年底,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周军透露,正研究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我们到底如何应对雾霾?网友曾戏言,要躲地震,空地就行;要躲传染病,隔离就行;要躲雾霾,统统不行。真的如此吗?其实,作为保障民众健康的医疗机构,除了跟大家一起被动"等风来",更可以主动出击。
医院正开展的防控
2015年12月19日,河北省人民医院,一场主题为"烟草、雾霾与呼吸疾病"的健康大讲堂迎寒启幕,该院呼吸内一科副主任闫莉,向医患讲述烟草和雾霾怎样影响呼吸系统,以及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烟草与雾霾引起的呼吸疾病。
以"讲座"形式传播雾霾防控知识的,还有北京市海淀医院。
据该院官网显示,2015年12月25日,感染管理科主任姚彬向院内外123名医护人员讲解"雾霾的危害与应对",结合国内外文献、影像资料和身边现状,阐述雾霾的产生机理和怎样识别雾霾引起的躯体症状等,让听者透彻了解雾霾对人体的伤害,并学会利用现有知识科学有效预防与控制雾霾危害。
2015年12月,雾霾多次笼罩济南,当地一家民营医院突发奇想,给市民赠送PM2.5口罩。此举既为民众出行提供防护,也可谓一本万利的宣传。
相比而言,北京积水潭医院应对雾霾的行动更为周密。
2015年12月7日晚,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积水潭医院连夜部署应对事务,赶在雾霾来临前启动应急预案。这份预案中,除了提醒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还要注意以下细节:可能出现因极端天气造成病人情绪焦躁,做好医患沟通;加强门、急诊值守,不推诿病人,积极收治病患;做好呼吸道疾患病人增加的准备,安排相关医护人员备勤;注意住院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道疾病,同时完成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部署的疾病监测工作……
该院党委书记卢平、副院长贺良还活用新媒体平台,要求各部门将预案内容转发到相关的微信群组。"一时间,北京积水潭医院打响了一场重度雾霾污染的阻击战。"积水潭医院官网报道此事时,以这样的描述作为总结。
降低室内的雾霾影响
经济日报前不久的一篇报道提到,2011-2014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调查北京约40栋建筑楼宇,其中包括体育馆、办公楼、商场、酒店、研发中心等5类公共建筑。结果表明,公共建筑采用传统的集中空调新风机组时,如果没有加装空气净化设备,室内与室外的PM2.5浓度相差无几;当人员活动较多时,室内的PM2.5浓度甚至远远超过室外的PM2.5浓度。
国内大型公立医院的人流量之多无需赘言,况且要防止病患交叉感染,相比其他类型的室内公共场所,空气净化需求只强不弱。当然,医院建筑的建造过程中,都会遵循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可这或还不够。
健康界查阅到的资料显示,保证室内清洁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正压环境,如医院的ICU病房或超洁净实验室,让室内压力大于室外,室外的颗粒便无法进入室内;另外一种是空气过滤,即通过过滤装置净化室内空气,当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高于室外污染物的渗入速度,室内的空气就可保持洁净。
出于节省投入和可操作性的考虑,医院不可能把候诊区、病房等区域均装修成"正压环境"。因此,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是改善就诊环境的一个可行攻略。
事实上,室内空气质量正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经济日报的那篇报道还透露,北京市已完成居住建筑和公用建筑新风系统的政策调研课题,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使用新风系统,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强制性的政策条例。
时下市场上的空气净化装置颇多,但专为医院设计的寥寥无几。
健康界注意到,2015年10月武汉CMEF展会期间,飞利浦推出专为医疗渠道研制的"泰"系列空气净化器,TY5080是该系列首个推向市场的型号。"它可以有效过滤病毒和细菌,适用于医院的急诊、门诊、病房、输液室等场所,减少交叉感染,保护医务工作者和病人。"该产品的说明书如此描述其优势。
说明书中还写到,该装置采用大功率马达和双风道技术,相比传统的空气净化器能成倍提高风量,实现超高效率的747立方米每小时的换风率。60平方米的空间实验中,空气可在1小时内整体置换超过6次。常规15~30平方米的急诊室可做到实时换气,保障医生和患者不被传染。而在面积较大的空间,如输液室,一台TY5080能够有效支持最大85平方米的空间保持空气清新。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适用于医院,TY5080还做出七大贴心设计:1.支持常年24小时连续开机;2.静音模式;3.高灵敏的空气质量显示和自动风量控制,内置空气质量传感器;4.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并通过LED面板的颜色变化提示空气质量良莠,红色代表空气污浊,橘红代表轻度污染,蓝色代表空气质量安全;5.设置儿童及病人防误触碰面板保护功能,防止儿童或病人无意或有意改变设备设置;6.防污涂层设计有效防止因医院环境的污染物和消毒酸碱腐蚀,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7.低照度指示灯,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夜间休息。
2015年初,旨在提升民众的就医体验,国家卫计委发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医疗系统利用3年时间,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改善医院内的空气质量,显然属于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