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等地出台文件,禁止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与商业公司开展一系列合作,移动医疗公司纷纷在探索中寻找新的出路,开始新的布局。
3月7日,传太医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战略规划。据传太医创始人苑光波介绍,北京卫计委下发文件当天,除了与某些民营医院的合作,传太医APP便停止了大部分的服务。“我们希望借助政策,实现自身变革。”
2016年,传太医将投入5000万人民币,配备700人的服务团队,建设2000个太医工作室,开发至少20个常见疾病的临床协作支持系统。系统将主要实现智能协作的诊后随访、患者教育、健康预警、健康管理、远程协作等功能。“我们对患者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苑光波补充道。
而该协作体系将依赖传太医健康险的收益支撑运作。“我们计划获取10万名保户加入传太医健康险计划,分担健康风险。”苑光波表示,传太医将商业模式落在健康险布局上,是希望实现医疗服务方与支付方的统一。
“没有医疗健康服务的保险只是被动的、事后赔付的金融工具;而没有保险覆盖的医疗健康服务则是一种艰难的、饱受良心拷问的生意。”苑光波认为,健康管理加保险,才可以实现从事后赔付向事前预防转变;才能对疾病发生率、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进行约束,让患者、医疗服务提供者、支付方的利益趋于一致。
据悉,传太医将衍生出“医生助理”的新职业,与名医共同为虚拟医生工作室服务。据传太医联合创始人、副总卢涛介绍,医生助理的来源主要包括医生的研究生、基层医院医生、以及不希望进入公立医院工作的应届毕业医学生。
如果将人群视为横坐标,将医疗所有场景视为纵坐标,传太医认为,纵向突破(收窄客群)是唯一可行的方式。“我们先从纵向突破,在一个特定人群中,尽可能全面地改善患者可能经历的各个医疗场景,包括健康管理的场景在内。”据苑光波介绍,纵向突破之后,传太医再向横向发展。
“此外,我们计划和20家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和30家优质私立医疗机构签约,在20个有科研价值和医疗负担重的单病种上进行数据收集与大数据分析。”卢涛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