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论坛
第一争议:退休人员缴纳医保,凭什么?怎么缴?
发布于:2016/1/13 来源:健康界 阅读:792

  “退休人员要交医保”的消息已然成为2016年开年各大媒体最为关注的热点。

  2015最后一天,《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鉴于作者楼继伟国家财政部部长的身份,刊文杂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刊这两条显而易见的特殊原因,虽然文中提到退休人员缴费医保只有16个字,但却在媒体和舆论中炸开了锅。

  “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结合新型城镇化,办好乡、村医院,真正建立有序分级诊疗格局。”

  主流媒体和专家的表态还是相对理智和客观的,但是网友则显得不那么买账,各种激愤之语随处可见。政策的推行需要深刻地探讨,尤其是关于你我切身的重大政策,尤需要认真讨论,我们也期待业内外人士都能发表看法。

缴费制度是“下错药”

  “我不赞成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的做法。”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认为,目前来说,企业和个人的缴费压力太大,迫切需要改革,但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制度是“下错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朱俊生认为,改革的真正逻辑首先是反思,近年来各统筹地区的医保基金日益捉襟见肘,是因为缴费过少吗?“如果做一个世界范围的比较,中国的医保或者说社保缴费率,并不算低。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基金亏空是因为缴费少,进而提高缴费覆盖率。”

有媒体为民请命,提出“为了减轻医保压力,国企上缴的红利以及国有资本划归社保是否可以再多一点?那些享受着超高医疗资源和福利的群体,能否尽量压缩一点?”。

  有媒体表示:“已经退休又体弱多病的弱势群体。政府已经通过法律给予他们的承诺和心理预期,应当保持稳定可信。制度改革可以在区分新人旧人的基础上,渐进、稳妥地完成。”

改革需要科学的配套政策

  有社保专家认为现行《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如果让退休人员也缴纳医保费,有“出尔反尔”之嫌。,应该建立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并配套其他医疗保险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认为,医保基金的开源必须考虑到我国老年人收入水平等问题,下一步不能再继续降低老年人的收入,因此必须同步配合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不如进行系统的改革

  也有媒体认为:与其研究退休人员医保缴费,不如研究系统改革办法。比如,研究和规范最低缴费年限,建议延长就业人群的最低缴费年限,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还有人建议直接取消个人账户,认为“现在的医保个人账户大多被用于变相购买各种日用品,花费那么大的行政成本,先一个个收上来,转个弯存入医保个人账户,就让参保者都变着法取出去,实在是吃饱了撑的。”

那些务实派

  财经类媒体划拉起了“算盘”:以2015年底全国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每月2250元为基数,按照当前8%的医保总费率(单位缴费6%、个人缴费2%),退休人员需要缴纳的平均额度为每人每月180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退休人员可以交一部分费用,但必须划定收入水平,对于低收入者应该进行减免。

当然,如何杜绝挪用医保资金的犯罪行为,完善监管,提高医保制度的运行效率, 从节流上做好文章也是大家纷纷提及的意见。

看看网友在说啥

五年未到即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三章基本医疗保险第二十七条明文写到: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2010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退休职工不缴纳医保费是写入《社会保险法》的,这一政策的改变也需要修改《社会保险法》。有接近决策层的专家表示,“现在政府释放这一信息主要是在寻求社会共识,‘十三五’规划建议也只是提出要研究而已,从启动研究到真正政策出台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医保资金收不抵支的严峻现实,7200多万退休人员,施行不到五年的国家法规……

  修改法律只是程序问题,然而也许这件事情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如何在风险与利益之间权衡,在不失却公众对于国家信用的信心的前提下,解决好医保资金的开源节流问题,的确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

  (本文综编自求是杂志、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第一财经日报、广州日报、深圳都市报、证券时报、深圳商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新)